关于举办学校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 作者:教发科
  • 编辑:教发科
  • 发布时间:2024-10-09
  • 点击数:

桂理工本科〔2024〕151

校属各单位、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学校本科生课程思政建设和“四新”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高产教协同育人成效,提升我校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决定举办学校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目标

紧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四新”建设,提高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大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我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标杆。

三、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思政组为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产教融合组为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四、参赛对象

学校在职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的,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产教融合赛道至少包含 1 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 2 年及以上)。往届校赛已获奖的主讲教师,可再次参赛,若今年获奖等级与往届持平或低于往届的,不再重复计奖,但可根据今年参赛成绩及省赛选手名额竞争省赛选手推荐资格。

五、大赛实施

大赛分院赛、校赛两个阶段。

院赛

   院赛原则上应于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各教学单位自行设计比赛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

校赛

1.校赛分组

本次校赛按照“四新”建设、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等领域设6个大组,其中1-5组按参赛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组,每组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小组,共15个小组,第6组产教融合组。

第1组为新工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2组为新农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3组为新文科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4组为基础课程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第5组为课程思政组(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

6组为产教融合组

鼓励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量子科技、储能技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含区块链)、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国际传播等相关专业领域和耕读教育、“理解当代中国”(外语专业)等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报名参赛。

2.校赛指标

各教学单位推荐名额如下:第1-5组按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职称推荐1主讲教师第6组推荐1名主讲教师参加学校赛,往届已获一等奖的教师再次参赛的,不计入今年的推荐名额(即该组别可多推荐一名教师)。

3.校赛环节

   大赛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网络评审,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根据网络评审成绩由高到低排名,遴选40%-60%的选手进入现场评审阶段。现场评审内容为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进入现场评审阶段的选手,依据网络评审(60分)与现场评审(40分)成绩的总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序评奖。

(1)网络评审(时间:2024年12月10日-20日)

网络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等上传到大赛报名系统,由专家评委进行网络评审。网评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成绩占20分。

(2)现场评审(时间:2025年1月10日-15日)

现场评审阶段,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10分钟的提问交流,满分为40分。

(3)计分方式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成绩之和为选手的总得分,具体评分标准详见附件6

、参赛材料要求

(一)参赛教师提交材料

1.申报书

参赛教师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提交材料,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2.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成果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成果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机制的建立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4000字左右为宜。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或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3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具体要求详见附件4。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产教融合赛道证明材料

以PDF 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 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由所在教学单位出具参赛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证明,应不少于30%。行业企业参与教学相关证明,即人事聘任协议或产教融合项目合同等,签订时间在 2 年及以上。

5.参赛材料提交上传

获得推荐参加校赛的教师,请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平台”注册,所有参赛材料亦通过平台提交,操作流程见附件5,每位选手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申报书、教学大纲、创新成果报告、支撑材料、视频及与视频对应的教案、课件等。要求所有材料于129日下午17:00前提交完毕。

赛报送材料

1.参赛教师信息汇总表详见附件1(加盖单位公章)。

2.赛工作总结。包括但不限于赛基本情况,赛规模与特点(参赛教师人数、组织情况、效果与亮点)等内容。

、奖项设置

根据各组参赛人数,按组别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并将根据教育厅今年分配给我校指标,推荐排名靠前的教师参加第届广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设立优秀组织奖 3 个

、其他事项

(一)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并取消比赛资格和奖励。

(二)除申报书外,参赛选手提交的其他材料(含视频)及现场汇报环节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所属学院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涉及到奖状等证明材料的,个人信息需打马赛克。

(三)请获得教学单位推荐参加校赛的教师加入第五届桂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联络群QQ群号:689674406),平台操作使用事宜,进群后可咨询范敏莉老师或超星公司杨勇老师。

(四)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联系人:谢萍萍;联系电话:3696655(雁山B307室),5896040(屏风体育馆副楼502)。